国际教育学院与建平临港小学携手开展 “大手拉起小手,践行雷锋精神”学雷锋共建活动

2025-03-10发布人/张文静作者/来源/国际教育学院10


  202536日下午13:00—14:30,上海建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与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联合举办的“大手拉小手,践行雷锋精神”共建活动在上海建桥学院雷锋馆圆满举行。活动通过沉浸式教育、主题讲座、志愿服务分享等形式,引导大、小学生共同感悟雷锋精神内涵,传递社会正能量。

出席本次学雷锋共建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共青团上海建桥学院委员会书记高雅,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周英芬,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伟,建平临港小学德育处主任金芬,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杨静,国际教育学院大一年级组长胡伟,建平临港小学傅昕婷老师、陶唐毅老师,新华小记者指导老师应健老师、李伟玲老师,建平临港小学师生代表、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党支部代表及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代表等百余人共同参与。共建活动由国际教育学院分团委书记宫梦珂主持。

沉浸式学习:雷锋精神的生动课堂

活动伊始,建平临港小学师生在国际教育学院志愿者陪同下参观了雷锋馆。馆内通过互动展板、多媒体影像和雷锋日记手稿等珍贵展品,生动还原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在“一步一课堂”的沉浸式设计中,师生们驻足聆听雷锋故事,感悟“螺丝钉精神”的当代价值。矗立于馆内的雷锋铜像更以无声的力量,激励在场者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特色课堂:从故事到行动的启迪

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周英芬副教授以《雷锋日记》中一首诗歌谱写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为切入点,为小学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雷锋课堂”。她以“什么是雷锋精神”这一提问开篇,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周书记从雷锋的生平事迹出发,讲述了雷锋“勤勉学习、甘于奉献”的精神,并引用《雷锋日记》中的经典语句,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激励学生们从小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她特别强调,雷锋精神不仅体现在助人为乐、敬业奉献上,更体现在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品质中。

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周书记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她还提到上海建桥学院自2005年设立雷锋奖章以来,已累计颁发13385枚,激励了无数学生在基层岗位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最后,周书记寄语小学生们:“希望你们从小事做起,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让雷锋精神在你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成长路上的精神灯塔。”

赠书寄望:播撒精神的种子

活动中,高雅书记与周英芬书记向建平临港小学学生代表赵语汐、李浩泽赠送《雷锋日记》,勉励他们“从点滴做起,做新时代雷锋传人”。学生代表束晗玥在发言中表示:“雷锋叔叔教会我们,平凡小事也能温暖世界。我要像他一样,用行动传递爱心!”

志愿分享:以实践诠释担当

国际教育学院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张琳同学是上海建桥学院雷锋银奖获得者,她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参与4CC国际滑联赛事、海峡两岸青年嘉年华等志愿服务的感悟。她谈到:“志愿服务让我学会用微笑跨越语言障碍,用行动传递善意。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加入志愿队伍,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携手共进:让精神之花常开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人员在雷锋像前合影留念,为本次共建画上圆满句点。下一步,两校将持续深化合作,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推动雷锋精神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为培育时代新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结 语

此次共建活动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场跨年龄的接力。大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责任担当,小学生在感悟中树立价值信念。雷锋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两代人的成长之路。未来,这份“大手拉小手”的温暖将持续传递,让雷锋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绽放在社会的每个角落。